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新闻

【“党建+”专题】多渠共融“党建+校园文化”建设 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涵养“仪”文化人文品格

发布时间:2024-01-19 阅读:
 

“仪”文化是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工作路径,在坚持以“党建+”模式引领学校发展,把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党建文化,深入挖掘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经过47年的办学传承、文化积淀与实践创新,凝练形成了涵盖传统文化、职业文化、学校文化为一体的以“仪”文化为核心的“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让“仪”文化成为植根于“川仪人”血脉的精神图腾。

一是多链传动,系统化构建“仪”文化育人机制。健全文化育人组织机制,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仪”文化育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业系(部)负责执行,形成“三级共进”的组织链条,传导压力,压实任务。将“仪”文化建设写入《学校章程》,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精心研制《‘仪’文化育人建设方案》,建立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文化育人制度链条,为“仪”文化育人提供制度保障。校内,建立宣传、教务、学工、团委、专业系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校外,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社会参与、家庭配合的“家校社企”四方协同链条化联动机制。

二是多维协同,精心化打造“仪”文化育人环境。建成400米礼仪文化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呈现“八礼四仪”传统文化以及“仪”文化。编撰校本教材《传承美德》,学生每天开展“六个一”实践活动。着力打造“仪臻”文化大道,两侧摆放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仪器仪表模型,彰显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以及独树一帜的“仪”文化。以广场为中心,新建“仪以立校、臻以树人、表里俱实、德技双馨”理念墙,建成“仪图远、仪止端、为仪型、仪至善”的校训及校风、教风、学风展示墙,完善“仪”文化标识,发挥环境育人的浸润作用。

三是多元并举,特色化开展仪文化育人活动。传承“礼仪”传统文化,聚焦“仪”文化核心要义,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印发宣传手册、开展优秀礼仪等实践活动,使“仪”文化入脑入心。开展“仪校一家、一笑一家”开学见面仪式,“迈入青春门”青春入团仪式,“成长有我”生日关爱仪式,毕业离校前举行成人仪式等实践育人活动,让学生感受“仪”文化的熏陶与润泽,强化其文化认同,培养知书达理、仪态万方的“川仪”工匠。开展“仪’路领先”技能大赛,构建世赛、国赛、市赛、校赛四级赛事联动机制,建立梯度化的竞赛育人机制,实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四是多课并行,标准化开展仪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实施“五育并举”,开足开齐思政课,创设“立仪”思政课,增强思政课堂吸引力,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国家仪表产业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全面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构建内涵丰富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打造多形态课程思政案例库。开发涵盖“八礼四仪”“校园礼仪”“仪态万方”三个板块的校本教材——《仪文化读本》。结合“仪”文化开设“茶艺”“国学讲座”“插花”“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是多式联动,精细化构建仪文化育人评价体系。对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建立基于发展性评价“成长仪表盘”评价体系,形成修德、增智、强体、育美、乐劳的分项与综合性评价指针、评价指数结合的评价体系。围绕五大评价体系细化指标,运用大数据监测系统,建立学业、心理、健康等10项红黄预指针预警机制,增强预判性与指导的科学性。引入仪表数据矫正理论,组织学生定期对标评价体系要求与自我评价参数,制定矫正计划,建立螺旋改进机制。

下一步,学校将党建引领始终围绕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党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党建+校园文化”的固本清源,涵养“仪”文化人文品格,把党建工作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显现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成为团结全校师生“主心骨”和“导向灯”,把“仪”文化内化于师生的心灵中,外化于他们的行动上,让更多的仪校学子能够学习、感悟、理解“仪”文化的独特魅力,促使学校“仪”文化精神真正展示出推动办学持续发展的巨大价值。